閱讀以下文字,並回答所附問題:
美玲:爸爸媽媽,電視新聞報道說,皇后碼頭今晚就會停用。很多情侶和夫婦都重遊故地,更有一對年老棋友,整天在碼頭靜靜坐著下棋,珍惜碼頭的最後一刻。
爸爸:哈哈,我和你媽媽都曾經在那兒拍拖看風景呢。其實皇后碼頭為市民服務超過半世紀,見證了英國的殖民地管治。當年英女皇及英國皇室人員訪港,以及歷屆港督來港履新時,都在皇后碼頭上岸,然後在附近的愛丁堡廣場進行儀式,所以碼頭具有深遠的歷史價值,把碼頭拆卸實在十分可惜!
弟弟:歷史歸歷史,社會必須向前看,拆卸碼頭以方便填海,是發展經濟的必然歷程,何況中環地價貴,如果故步自封,不破舊立新,發展便一定會停滯不前,所以我十分支持政府的做法。不過,老師說填海會破壞環境,維多利亞港快要變成維多利亞河了!所以也難怪那麼多市民會抗議了。
美玲:嗯……皇后碼頭既有歷史意義,亦有香港市民的集體回憶,其實應該保留,作文物保育,不過……保留碼頭的結構、中英文牌匾,在原址重建亦不失為一個好對策。
媽媽:今次政府提出四個方案,進行公眾諮詢,聽取市民的意見,以民意為先。記得上次拆卸天星碼頭時政府遇到保育人士的激烈反對,這次吸取教訓,實在是經一事長一智,也是尊重民意的表現。
爸爸:對呀,在拆卸天星碼頭的事件中,政府漠視民意,引起市民反感,示威者絕食示威時,因襲警而被判社會服務令,又用刀損毀碼頭外的棚架帆布。相比起來,這次社會各界發起守護碼頭的藍絲帶行動便十分溫和,而在晚會舉行期間,反對遷拆碼頭的人士也不過是叫口號和高舉橫額,手法明顯和平得多了。
問題
就美玲及其家人的討論,從文化角度闡析市民示威的原因和方法,並評論政府在這次事件的處理方法和遷拆皇后碼頭的做法是否恰當。
答題重點:
市民示威的原因
- 重情:對大自然、物件有情,重視兩個碼頭的歷史意義
- 天人合一:破壞人類和自然的關係,填海令維港越來越窄
市民示威的方法
- 中庸:(天星碼頭)示威者以刀威脅,做法偏激;
(皇后碼頭)以和平方法示威,做法不偏激
政府的處理方法
- 以民為本:(皇后碼頭)先諮詢市民意願,再決定碼頭的去留
政府遷拆皇后碼頭的做法
- 改革創新的精神:不因循守舊,拆卸舊建築物,從而填海作新發展
參考答案:
從文化的角度而言,市民示威的原因有二:其一,香港市民重情,對皇后碼頭有深厚的感情。中國人的特質是「重情」,不僅對大自然有情,對萬物也抱有關愛之情,正如上文曾提到,不少市民都對皇后碼頭有情,還在碼頭拆卸的那一日重遊故地,珍惜碼頭的最後一刻;文中美玲的爸爸亦提到碼頭見證了英國的殖民地管治,具歷史意義,能鑑古知今,這也反映了一般市民對碼頭的感受。
其次,根據文中的討論,不少香港市民著重大自然與人類之間「天人合一」的關係,因此反對拆卸碼頭以填海。所謂「天人合一」,是由於傳統中國社會以務農為主,講求跟大自然和平相處,所以人類不挑戰大自然。文中指出拆卸皇后碼頭後,會填海發展,填海工程污染環境,破壞人類和自然的關係,維港也會越來越窄,可見現代社會發展不重「天人合一」,破壞大自然,這也是不少市民反對遷拆碼頭的原因。
至於市民在保衛皇后碼頭時的示威方法,我認為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是可取的。所謂「中庸」,乃「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情感和處事都不可太偏激。文中指出,在清拆皇后碼頭時,市民都以和平的方法示威,例如:舉行藍絲帶行動和晚會、高舉橫額等,做法適當、合宜,表現出中國人中庸的待人處事態度。相反,去年政府清拆天星碼頭時亦遇到市民示威,但示威者的做法偏激,不但襲擊警察,更有人以刀劃破帆布,可見前者合乎中庸之道,後者則不合乎中庸。
最後,對於政府在這次事件的處理方法,我認為尚算恰當,並反映了中國的文化精神。首先,政府以民為本,尊重民意。中國傳統政治有「民本思想」,是以民為本的德治。文中指出,在天星碼頭事件中,政府未能做到以民為本,漠視民意,於是引起市民反感。相反,這次政府在清拆皇后碼頭前,先提出四個方案,諮詢市民意願,再決定碼頭的去留。政府聽取
市民的意見,以民意為先,這是經一事長一智的做法,也符合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
此外,政府在遷拆皇后碼頭時,亦表現出改革創新的精神,不因循守舊。傳統中國人循例重俗,人們害怕改革帶來不能預測的結果,所以做事因循,缺乏改革精神。文中指出,政府清拆皇后碼頭,填海為中環作新發展,美玲的弟弟更指出拆卸舊建築物是發展經濟的必然歷程,只有這樣,社會才能進步。可見這跟中國傳統因循守舊的思想大相逕庭,跟西方敢於創新的冒險精神相若,不故步自封,這是值得讚賞的。
從此可見,市民的示威原因、方法,以至政府在事件上的處理手法,均反映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