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日星期三

「全球化」對「傳統文化」產生的契機與衝突

試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父親:
   收到你發來的E-mail,我在香港的生活很好,也適應了中文大學會計系的課程,你不用再擔心了。生活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幾個月,我已深深體會到甚麼是全球一體化,這裏的生活跟我們北京的,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每天我邊吃早點邊讀報,先讀到香港《明報》,然後是美國《紐約時報》,有時可能是新加坡《聯合早報》或《亞洲華爾街日報》。用早餐時,吃到了意大利粉、東南亞出產的水果,以及澳洲品牌的牛油,中國的泡菜和饅頭根本不見蹤影。走進浴室洗澡,洗髮精、護膚品的品牌不管你身處何地,大概都是同樣那幾個國際品牌。住,一個 IKEA 的家具就把每一個居室,不管是墨西哥城還是西歐的都「統一」了,試問今日中國大城市居民愛坐的是傳統酸枝傢具,還是西式的沙發?走到書店,一進門看到的不是《哈利.波特》,就是《我在雨中等你》,難道會是四書五經嗎?晚上去看電影,要避開荷里活的產品真不容易,《2012》聽說稍後還會在全中國公映。看罷電影後,晚餐當然有麥當勞的標準菜單,真是「全球同步」。

簡單而言,不僅是衣食住行的物質,還包括育樂的文化價值和觀念,在全球化的運作下,都成為統一的商品,滲透了我的二十四小時,令人無所逃避。在一百年前梁啟超那個時代,知識分子談到「西學東漸」。西方的影響剛剛來到門口,人們要決定的是我應該敞開大門讓它全部進來,還是只露出一條保守的門縫。在一百年後的今天,所謂「西學」已經不是一個「漸」不「漸」的問題,它已經從全面侵入。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展,加上中國已加入世貿,我相信在全球化排山倒海而來時,傳統的中國文化將會漸受淘汰。爸爸,不要再沉迷那些中國傳統文學和藝術了,一起走進全球化的大浪裏吧!今年聖誕節,我會回北京探望你和母親,到時我會送你一部美國蘋果電腦的移動電話,讓你隨時上網,即時掌握全球資訊吧!。
兒字                                            
十一月二十五日

問題:試評論「全球化」對「傳統文化」產生的契機與衝突。(佔本試卷分數50%)

1.考生若能引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作說明,則更佳。
2.考生應對「利」和「弊」有比較平均的分析,不宜過分偏重其一;也不是泛論全球化的影響,而必須指出有利或有弊的地方,否則只列為中品。
3.考生所述內容言之成理者,即可給分,若考生能適當地結合今日中西文化之發展狀況加以發揮,舉出社會實況為佐證,說明充分,條理分明,言之有物者,可列為上品。

參考觀點
弊:~在全球化的運作下,外國文化全面進入中國,中國傳統文化必然會因此而沒落和消隱
~西方食品或飲食文化傳入──>中國傳統食品不再受歡迎──>一些食品可能會被淘汰 ──>不利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商品化—>失去其價值意義,如傳統節日與商品,新生代未必懂欣賞
~欠缺個性—>商品世界性、整齊單一,失去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

利:~在全球化的運作下,外國文化全面進入中國,這一點雖不能改變,但中國人可以利用西方文化的優點,更新和豐富中國傳統文化,在全球化中尋找自己的座標
~中國武術和功夫電影──>利用西方荷里活的攝製技巧製作/重新包裝──>藉全球化之機開拓市場──>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
~讓西方國家認識中國文化,如時裝、飾物、藝術、建築、文學…等

結合上述二者所述,指出是否有矛盾視乎中國人面對西方文化的態度和方法,是否能夠借助西方文化更新傳統的事物,或學習西方文化時保留自己的特色。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均可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