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文理的日記,細閱其中內容,並回答所附問題。
十一月二十日 (晴)
今天文化科郭老師說我國傳統文化重情,故儒家思想特重喪葬之禮,既提倡三年之喪又主張厚葬,藉以維持一般人的道德水平。
其實我很不認同儒家的說法,難道一顆真心不比甚麼儀式更有意義嗎?早前資深藝人「開心果」病故,她的家人舉辦盛大喪禮:購置昂貴柳州棺木,靈堂上遍插荷蘭鬱金香,整個過程中狂燒金銀衣紙,冥鏹祭品應有盡有,如此耗費資源,都只是做給別人看的門面功夫,談不上甚麼孝道。至於香港的高官名人、普羅大眾出席致祭者,川流不息,當中博出名、湊熱鬧的肯定比真心致意的多。既然葬禮保證不了真情的出現,根本就是多餘、浪費!我宣佈:在二十一世紀的年代裡,喪葬之禮應該廢止。
試評論文理對喪葬之禮的看法。 (佔本試卷分數 50%)
本題主要考核學生對傳統重喪葬之禮是否有深入的認識並對其傳承的反思。
儒家重喪葬之禮的目的在於情感教育,藉此維持一般人的道德水平,因為祭禮表
現了後人對死者惻隱之情、深情厚意及雖死猶生之情。然而喪禮只是手段,是表
達感情發而中節的一種形式,其表現方法並非不可改變。
注意事項
一、 理解要準確:
考生要針對文理看法為評論對象,而非泛論個對喪禮的看法。要能指出文理
否定喪葬之禮的價值,以為應予以廢止。其理據為喪禮太浪費,且保證不了
真的情的出現。
二、 評論要有立場,論證深刻、論據有力。
全面認同或不認同;部分認同、部分不認同,惟須有個人見解,在析述或評
論時,並無矛盾,圓融無礙,令人信服。
三、 重由文化精神角度作評論
考生宜由文化角度評論,如孔子曰:「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不若禮不足而哀
有餘」
參考重點
1. 「祭之豐不如養之薄」,厚葬保證不了真心的出現,故文理之言並非全不合理,
只是他過於著眼於喪禮形式上的批評而忽略喪葬之禮的本質,有欠全面。所謂
「有諸內而形於外」、「喜怒哀樂,發而中節」 ,縱使今人偏重於形式上的花巧,
但也不可以完全否定儀式的存在價值,否則感情將無所憑藉。
2. 文理的立場太偏激。過度奢侈的喪禮儀式或許太浪費,不符今天環保原則,但
喪禮的精神在於情,不適宜處處以功利考量;更何況形式的簡約或奢華並不能
一刀切,視乎後人的經濟能力或死者身份而變。子孫為父母辦好喪禮,讓死者
生者都有面子,也不能說是不對,這也是盡孝的一種方式。最重要的是以上形
式問題可以調節斟酌,而非如文理般全盤否定喪葬之禮。
3. 文勝質則史,儀式隆重不代表就能表達哀思,更可能流於形式化,虛情假意,
但文理也未免以偏概全,一竹篙打一船人。「開心果」的喪禮中,親朋故送別
故人,高官巿民致祭就不能說全是虛偽,其中雖然有些只是湊熱鬧,但也不排
除他們是衷心表示哀悼的。
4. 文理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太膚淺,未能明白禮與情的深層關係。「慎終追遠,
民德歸厚」的優良傳統並非不能適合 21 世紀,而在乎現代人如何傳承傳統的
背後的精神,而非捨本逐末地固守不合時宜的形式。
(以上重點只供參考,學生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便可給分‧)
評分準則
7. 以上分題佔全卷50%,以27分為滿分;
8. 上三品, 立場清晰,能對文理觀點而就「喪葬之禮」的形式與精神來深
入作析論 + 能對重「喪葬之禮」的傳統是否不合時宜作析論+能結合社
會現況具體說明
9. 中三品, 大概能回應文理對「喪葬之禮」的批評作評論,但思深度不足 + 對現代應否廢止喪葬之禮有個人看法
10. 下三品, 未能針對題旨加以說明,欠缺答題意識,欠缺例子。未能扣緊
文理觀點評論,變成個別事件 (藝人開心果) 評論或泛論喪禮的意義。
11. 全不對題,一無可取者,給0分;
12. 不給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