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0日星期二

中西婚姻婦媳觀

有一位西方人類學家曾分析兩個具體的事例,以透視中國文化價值觀與美國文
化價值觀的差異。
第一個事例如下:
在中國某報上,曾發表過一封讀者來信。作者是一位十九歲的高中學生。她在一
次舞會上,經人介紹而認識了一位英俊瀟灑又受過大學教育的男子。然後他們墮入
情網,終至發生了性關係。當她向該名男子表示他們應該結婚時,他卻不作任何表
示,並且自此就不再理她。她覺得自己受騙了,因此投書報章,要求社會主持公道,
並提醒其他的女子加以警惕。
這封信見報後,立即有雪片般的來信寄至報社。大多數人對她表示同情;有些
人遣責她愛慕虛榮;有人說她不該忘記自己身為中學生不應交男朋友,應致力學業;
有人指責她輕輕率失身是一種對自己和家庭不負責任的行為,很可恥、不要臉;也
有極少的人為那個男子辯護,但同時又承認這個男子不該不考慮到自己的做法會傷
害他人。但是,在所有來信中,竟沒有一個人懷疑她有期望婚姻的權利。
這位人類學家指出,讀者來信顯示的五種觀點,除了首兩項外,其他都是中國
文化所特有的。如果同樣的事例,發生在美國,他認為美國讀者根本不會就此事致
函報館,不只因為他們無法接受投書者的觀點,而且因為這 純屬個人隱私,發
表他們的意見就是干涉當事人的隱私權。
第二個事例如下:
一部美國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一對年輕的夫婦為家務發生口角,妻子在一
怒之下,攜帶一個手提箱棄家出走了。接著 在樓下的婆婆出現在銀幕上,她安
慰兒子說:「兒子,你不會孤獨的。我不是還在這裡嘛!」觀眾看到這情節即哄堂大
笑,因為在電視中,這個老婆婆正是引發年輕夫婦發生口角的人。
人類學家指出,這一情節,對中國觀眾來說,在感情和心理上,將會產生與美
國人完全相反的反應。觀眾將不會認為這個情節可笑,他們會心安理得地認可這位
母親的安慰。因為按照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在這裡犯錯誤的只是年輕的媳婦。
試從價值觀方面闡釋何以中、西方人士對上述兩件事會有截然不同的觀點。(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