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0日星期二

2006 同性戀 (有答案)

母:哎呀,看看今天的新聞,「女同志求復合不遂企跳」、「同志解禁,十六歲可擁性伴」、「七一遊行同志領頭」,這些同性戀者簡直不知醜恥。

女:媽,同性戀者只是爭取自己的權益罷了,並沒有影響其他人。

母:同性戀是不正常的呀!中國古來陰對陽,乾對坤,俗語說:「同性相拒,異性相吸」,要不然如何傳宗接代?

女:媽,現代社會有戀愛自由,只要兩人相處融洽,情感真摯,就沒有問題。你這樣說是拘泥於世俗禮教,跟時代脫節啊!

媽:兩個男人拖手接吻,傷風敗德,成何體統!

問題

上文提及了兩種對同性戀的態度,試評論之。(佔本試卷分數50%)






分析:
媽媽:中國傳統思想
1. 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符合自然定律
2. 禮教的約束:人倫社會男女結合、宗族延續的思想
3. 閉固性人格:循例重俗的思想,難融入新事物
女兒:西方的思想
1. 尊重個人:戀愛自由
2. 敢於創新:寬容的態度,較容易接受同性戀
評論:
較認同媽媽
1. 破壞人倫關係
2. 不是整個西方社會都接受同性戀,不少人仍是難融入新事物
(或)
較認同女兒
1. 享有個人自由
2. 同性戀者是傳統禮教下的受抑壓者


參考答案:
引文中提及兩種對同性戀的態度,分析及評論如下:
引文中,媽媽反對同性戀,其態度代表中國傳統思想。
首先,媽媽認為男女之間應該順應自然,愛情應該發生在男女之間,而不是女女,或男男。在中國傳統思想中,一切皆有自然定律,人們應順應自然:陰對陽、乾對坤,才能夠互相調合、融和,以達到「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共處,例如:中國園林建築就是順應自然,因應地勢,就地取材,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傷害,保持與大自然的和諧關係。此外,俗語所謂:「同性相拒,異性相吸」,愛情只能發生在男女之間,否則就是違反自然。
其次,媽媽的態度又體現傳統中國人受禮教約束的現象。所謂的「禮教」,就是通過禮樂,規範個人的行為,教化人心,達到教化的作用,令社會和諧,當中最重要的,是「五倫」,即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關係,各盡本分,例如:「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各人必須克盡己分,維持社會秩序。在這種人倫關係中,社會只會接受男女的結合,而不是女女、男男的結合,這種不正常、不合道德的行為是「傷風敗德,成何體統」的,因為這種關係不能達到傳宗接代的功能,不能延續宗族,反而會破壞整個人倫社會的秩序。
最後,媽媽的態度還表現了傳統中國人的「閉固性人格」,即是循例重俗,難以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傳統中國是農業社會,人民只求風調雨順,不願意對舊事物作出挑戰、改變,思想保守,非常尊重過去、歷史、權威,缺乏自我的成就取向,例如:「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反映了農業社會中人民自給自足,自顧自的,對外界漠不關心。因此,在引文中,媽媽難以接受「兩個男人拖手接吻」,又認為同性戀者遊行爭取權益、十六歲可擁性伴是「不知醜恥」的,媽媽既沒有興趣了解新事物,又不接受新事物。
另外,引文中女兒則代表了西方的思想。
首先,女兒的態度代表西方社會尊重個人的思想,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平等相處,尊重個人的自由,所以,她認為現今社會有戀愛自由,無論是男女、女女,抑或男男,只要兩人相處融洽,情感真摯,大可戀愛,不需理會世俗的眼光。
其次,女兒的態度又代表西方社會敢於創新的思想,這是跟中國因循保守的思想相反。西方社會以居商為主,喜歡冒險、挑戰,以開創新市場,所以勇於挑戰傳統,較容易接受同性戀。例如:不少西方國家都立法承認同性戀婚姻,以及合法性交,同性戀者能享有相同權利,在引文中,女兒認為人們不應「拘泥於世俗禮教」,應以寬容的態度來面對同性戀,同性戀者同樣是人,只是上街遊行以爭取自己的權益,並沒有影響其他人,所以人們應該接受同性戀者。
從此可見,媽媽和女兒分別代表中西方對同性戀的不同態度,而我則較認同媽媽的看法。
首先,同性戀者破壞人倫關係,人倫社會中男女結合,傳宗接代本是自然的事,但同性戀者結合則是違反自然,生理結構上亦不為容許,不能延續宗族。試想想,同性戀「夫婦」的孩子擁有兩位父親,或兩位母親,而這「孩子又不是同性戀「夫婦」親生,人倫社會中的稱謂、關係就會變得複雜,從而破壞整個人倫社會的秩序。
另外,即使在西方國家,同性戀問題仍是爭議性話題,宗教團體、人權組織、同性戀組織等仍然在同性戀問題上各持己見,意見分歧。從此可見,縱然某些西方國家、地方接受同性戀,但並不意味整個西方社會都接受同性戀,不少人仍是難融入新事物,因此,這不只是中國人受循例重俗的思想影響。
(或)
從此可見,媽媽和女兒分別代表中西方對同性戀的不同態度,而我則較認同女兒的看法。
首先,同性戀者應享有個人自由,只要合情、合理,合法爭取權益。例如:和平的上街遊行,沒有影響其他人,這就行了;而且每個人都有戀愛自由,戀愛中兩人只要相處融洽,情感真摯,不管是男女,還是女女、男男之間的戀愛都可以。
另外,人們保守因循、歧視的目光,只會為同性戀者帶來更大壓力,「求復合不遂企跳」這種事情在男女關係中亦有,毋須大造文章,戴「有色眼鏡」看同性戀者,同性戀者可是傳統禮教下的受抑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