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0日星期二

2006 網上交友 (有答案)

(本報訊)一名十八歲女學生熱愛上網玩ICQ,經常與陌生人在網上交談。今年初,事主在網上認識了一男子,此後雙方在網上建立情誼,並互相示愛,每天都透過ICQ在網上交談多個小時。至五月中,事主不堪網上男友苦苦央求,遂答應在屯門青山村輕鐵站見面,事主隨後被帶返元朗寓所談心,不料甫進屋內,對方即將她推入睡房,並將她強暴。

(本報訊)一名十八歲青年吳某,早前在ICQ上認識一名妙齡少女,雙方在網上交往甚為投契,未幾更相約會面。但在會面後,吳某突收到一名男子電話,對方聲稱為少女的男友,指他非禮其女友,並約吳某昨凌晨到維多利亞公園「講數」。事主依約赴會,其間突遭到4名男子襲擊受傷,其身上2500元現金及一部價值2500元的手提電話亦被搶走,警方正調查案件是否涉及有計劃的「網絡黃腳雞」陷阱。
有資深警官透露,惡煞犯案手法類似「捉黃腳雞」,不同之處只是在網上找尋目標。他指出網上交友及ICQ用戶多用假名,由於青少年思想未成熟,對網上陌生人缺乏戒心,容易令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他呼籲青少年要小心選擇網上朋友,清楚了解對方身分後才可答應見面。

問題

試就以上兩篇報導,闡述現今網上交友之道與中國傳統的「友道」之異同。(佔本試卷分數50%)







參考答案:
現今網上交友之道與中國傳統的「友道」有其相同、相異之處,析述如下:
相同方面:
其一,交友之道貴乎志趣相投,古今皆然。中國傳統的「友道」中,朋友是精神上、人格上的關係,彼此志趣相投相交,正如成語云:「莫逆之交」,就是指朋友的思想情感一致;至於現今在網上交友,正如文中所言「雙方在網上建立情誼,並互相示愛」、「雙方在網上交往甚為投契」,網友可透過ICQ、聊天室等暢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興趣,無論是潮流時尚,或是國家大事,只要彼此投契即可,而且網友不但可建立朋友的友誼,更可發展成網絡情侶。
其二,無論網上交友,抑或中國傳統的友道,交友都不問彼此的身分地位、貧富貴賤、學歷外貌,交友範圍甚廣。中國傳統的交友之道貴乎「一鄉之善人友一鄉之善士,天下之善人友天下之善士」,廣交天下之善士,朋友的範圍廣泛:無論老師、學生;貫通古今中外,聖賢先人,尚友古人;同事、同窗都可以稱為「朋友」。同樣地,現在任何人都可以透過ICQ認識不同背景的網友,可以是不同國藉、年齡、職業的網友,只要談得投契,就可以在網上建立情誼。然而,正因如此,不法分子便有機可乘,例如:約會見面,強姦網友、計劃「網絡黃腳雞」陷阱。可見其交友範圍甚廣,但亦有潛在危險。
其三,中國傳統友道貴乎「君子之交淡如水」,友誼應該如清水般清澈,不涉及利益,現今的網友亦應保持距離,否則友誼就會變得庸俗。中國傳統的友道認為「與朋友交,久而敬之」,朋友間應保持距離,友誼才能持久。同樣,現今社會中,網友也應該保持距離,不應隨便約會見面,防止過分親暱,正如警方的呼籲,要小心選擇網上朋友,清楚了解對方身分後才可答應見面。
相異方面:
其一,傳統友道貴乎「朋友有信」,朋友之間應該誠實不欺,但現今的網友之間沒有「信」。「朋友」是中國傳統五倫中的一倫,朋友之間貴乎「信」,即是所謂的「言忠信,行篤敬」、「言必信,行必果」,誠實不欺,是種坦誠互信的關係;然而,網友既不重信,又說謊,往往利用假身分、假名、假背景資料,這種「朋友」只是種虛假的關係,跟中國傳統友道截然不同。
其二,傳統友道著重朋友間的責任,但網友沒有責任和承諾的負擔。在中國傳統友道中,朋友的責任有二:在公方面,朋友應擔起學術文化傳承與文流的責任,例如:尚友古人,欣賞李白的詩歌,摹仿其風格,與之交流學術;在私方面,朋友應互相建立對方,正如王守仁所言:「責善,朋友之道也」,朋友應相規以善,互信、互諒、互讓,寬容易己,和而不同,包容、承載與己不同的觀念;然而,現今的網友沒有責任和承諾的負擔,平日只是聊聊天,解解悶,即使利用假身分,也不用承擔責任。
其三,傳統友道還著重其道德功能,朋友必須互相補足調和,使人格有所提升,但網友未能做到這功能。中國傳統友道著重朋友的道德功能,正所謂「友其德」、「以友輔仁」,朋友必須互相建立對方的品德,然而,平日跟網友只是泛泛之談,聊聊吃喝玩樂,不法分子為了達到其不軌目的,於是在網上找尋目標,欺騙無知的網友,不但未能提升彼此的道德,還做出與道德相違的事情。
從此可見,現今網上交友之道與中國傳統的「友道」有相同和相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