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7日星期五

敬業與樂業+蘇洵六國論(2)

根據《敬業與樂業》回答下列問題:
1.甚麼是「天地間第一等人」?甚麼是「天地間第一等苦人」?(2分)
2.以下是作者所引用的一些古人的話,試指出作者分別借這些話說明甚麼道理。(3分)
(1)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2) 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3)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 甚麼是敬業?朱熹對「敬」是怎樣解釋的?作者是怎樣解釋的?(4分)
4. 作者說:「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你同意他的說法嗎?試從日常生活中舉出實例,談談你的體會。(3分)
根據《六國論》回答下列問題:
5. 六國之中,有「賂秦」和「不賂秦」之分,哪些國家是「不賂秦」的?(1分)不賂秦的國家為甚麼終於也被秦所滅?試從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分別說明。(8分)
        6. (1) 作者寫《六國論》,目的在借古諷今。作者借「古」的甚麼事?諷諭「今」的甚麼事?(2分)
(2)試解釋下列句子中註有▲的詞語在句中的意義:(2分)
1 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2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3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
4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1 天地間第一等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的人。(1分)
天地間第一等苦人:終日閒游浪蕩,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擺在哪裡才好的無業游民。(1分)
2 (1) 說明有正當職業的重要。(1分)
(2) 說明對工作忠實專一是敬業的態度。(1分)
(3) 說明樂業的人能體現人類理想的生活態度。(1分)
3 凡是熱愛自己的職業,對職業認真負責,全力以赴、專心致志、毫不旁騖地去做的,便是敬業。(1分)
朱子對「敬」的解釋是:「主一無適便是敬」。(1分)
作者解釋說:「凡做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無騖,便是敬。」他認為「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1分)
4作者說:「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就是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苦樂觀。
有些人從苦中求樂,以苦為樂,堅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譬如登山,要爬上一個懸崖談何容,易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很多體力,而且一不小心,可能會摔個粉身碎骨,危險極了。但是對於登山健兒來說,登山的「苦」恰恰是一種「樂」。當他以堅強的意志戰勝一切困難,登上山巔後,他會覺得天更寬,地更廣,天跟他更接近了,太陽向他微笑,雲彩為他起舞;他又一次用信念、力量和汗水,換來了快樂。
有的人恰恰相反,生下來就想吃現成,一切最好唾手何得。就算一般人認為快樂的事,他們也覺得辛苦:你說唱歌快樂嗎,他說唱歌費勁;你說早上跑步能鍛鍊身體嗎,他說跑步會流大汗,還是睡覺舒服等等。一個人奴果沒有正確的苦樂觀,甚麼事情也做不來。
5六國之中,齊、燕、趙是不賂秦的。(1分)
不賂秦的國家終於也被秦所滅,原因是:
(1) 直接原因:
a 齊:齊與秦結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到五國被秦所滅後,齊也逃不了亡國的厄運。(2分)
b 燕:燕本以武力抗秦為國策,但太子丹時派荊軻刺秦王失敗,結果加速了燕國的滅亡。(2分)
c 趙:趙與秦五戰,二敗三勝,但後來趙王誤信讒言,殺了良將李牧,自毀棟樑,招致滅亡。(2分)
(2) 間接原因:當賂秦的國家相繼破滅後,不賂秦的國家失去了其他國家的支援,變得勢孤力弱,無法獨力抗秦,最後終於被秦擊破,以致滅亡。(2分)
6 (1) 作者借戰國時六國因賄賂秦國而招致滅亡的史事,諷刺當時北宋執政者向契丹和西夏輸納銀絹,屈辱求和的外交政策。(2分)
(2) a 其實:它的實際數目。(0.5分)
b 祖父:祖輩和父輩。(0.5分)
c 智力:智謀和力量。(0.5分)
d 故事:先例、舊事。(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