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7日星期五

出師表 + 歸去來辭 + 竹林深處人家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叮嚀後主哪些事情?(6分)
a. 要廣開言路,聽取忠言,不要看輕自己,或言行失宜,堵塞忠臣勸諫之路。(1.5分)
 b. 要嚴明法度,使宮中、府中俱為一體,賞善罰惡,不宜有異。如有作姦犯科或為忠善的人,後主應把他們送交有關部門處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1.5分)
 c. 要任用賢能。宮中的事,宜諮詢侍中、侍郎等人的意見,以裨補缺漏。營中之事,則要諮詢向寵將軍,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1.5分)
 d. 要親賢臣、遠小人,不要重蹈後漢桓、靈二帝的覆轍,多信賢臣,則國家興隆,
可計日而待。(1.5分)

《出師表》既是君臣語,亦為父子語。試各舉一例,分別指出二者語調不同之處。(5分)
君臣語 : 下列五項,任選其一,(佔 1.5分)
1. 侍中、侍郎……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2. 將軍向寵……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
3.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願陛下親之信之。
4.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5.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上述句子以大臣身分推薦賢臣、安排任務、分析形勢、自薦北伐,語氣甚恭敬和嚴守職責的屬於君臣語。 (1分)

父子語 : 下列三項,任選其一,(佔 1.5分)
1.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以塞忠諫之路也。
2.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3.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上述句子勸諫後主虛懷納諫、賞罰分明、發憤圖強,語氣雖然恭謹,但用「宜」或
「不宜」等字眼,以長輩的口吻勸諫,屬於父子語。(1分)

文中哪些部分屬於「動之以情」?試任舉三項。(3分)
追述輔蜀的經歷,/ 表明報效先帝殊遇的心,/ 在蜀漢臨危受命,領師北伐,鞠躬盡瘁,/ 以及篇末的殷殷叮嚀。/ 都屬於「動之以情」的部分。每項(1分),共答3項。

試扼要說明諸葛亮如何忠貞為國。(6分)
1. 諸葛亮為報劉備知遇之恩,臨危受命,效忠蜀漢已有二十一年,夙夜憂勤 / 歎,
未嘗稍懈。 (2分)
2. 諸葛亮在平定南蠻後,即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希望能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毋負先帝所託。 (2分)
3. 諸葛亮北伐在即,除了為後主安排宮中、府中一切事情之外,還殷勤叮嚀,要後主廣開言路,嚴明法度,任用賢能,親賢臣、遠小人。 (2分)

試列舉文中一個運用「對比法」的例子。(2分)
1. 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和「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對比。
2. 用「誠宜開張聖聽」和「以塞忠諫之路」對比。
3. 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作對比。
4. 以「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作對比。
    以上各項,任答其一,最高2分。

  6. 諸葛亮憶述先帝對他的殊遇,這些殊遇包括甚麼?(4分)
    先帝對他的殊遇包括:
1. 先帝以王室成員之尊,不嫌諸葛亮身分低微,三次到草蘆探望他;並徵詢他對天下
大事的意見。(2分)
2. 後來在戰敗危急之時(在長戰敗),接受先帝臨危所授的命令。(1分)
3. 先帝臨終時,將國家大事托付於他。(1分)
 
7. 試解釋下列有底線的字詞。(4分)
4. 1. 躬耕於南陽      :  躬 :親自 (1分)
2. 苟全性命於亂世  :  苟 :苟且 (1分)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卑鄙 :地位低微,見識淺陋。 (1分)
4. 遂許先帝以驅馳  :   許 :答允 (1分)


二. 試據《竹林深處人家》一課,解答下列問題 : (30分)
(1)    甚麼事觸發黃蒙田憶起江南竹鄉?他對竹鄉有甚麼感受?(4分)
      觸發黃蒙田憶起江南竹鄉之事:
朋友請吃飯,有肩尖筍做的菜,引作者在江南竹鄉作客的回憶。(1分)

作者對竹鄉的感受:
1. 有濃郁的鄉土氣派/青春氣息/使人感到非常舒適。         (1分)
2. 在到處是竹具的環境,使人感到和諧和有情調            (1分)
3. 回憶起竹林深處,感覺到周圍是一片柔和、寧靜的青綠。  (1分)

(2)       文章以「竹浪」形容竹的氣勢,試加分述。(3分)
   竹浪的氣勢:
當風吹過時,竹海上湧著暗浪(1分),一浪推著一浪,湧到很遠(1分),
竹浪的起伏和氣勢,意味著它是非常深沉的。(1分)

(3) 指出下列引文主要的描寫對象,並分別說明用了甚麼寫作手法。(7分)
甲. 於是我們便向深藏在竹海裏的山村進發。先前看到的炊煙輕繞竹林,彷彿就在不遠之處,但是從山塢上再鑽入竹海裏,越山澗,過竹橋,爬石路,比想像的要遠得多。
乙.「我們沿著一條路邊是小溪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兩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見底,把路的上空蓋著,此刻陽光猛烈,但是在這裏走過絲毫不感覺到,彷彿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裏走過。……有時看到前面一叢像屏風一樣的竹擋著去路,心裏想已經到盡頭了,但是到得前面,那一叢竹忽然像機關佈景似的移開,我們的視線已經發現另一條路讓出來,很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丙.我心裏在想著,寧靜的竹海裏難道沒有人家?回過頭來,發現山麓的竹林上出現了縷縷輕煙。那是霧還是山嵐?都不是,那是竹林深處人家的炊煙。
頁二
  描寫對象 寫作手法
山村/山路/往山村之路 以步移法描寫前往山村的經過/路程
(茂密而寬廣的)竹林/竹海 作者運用了豐富的想像,加上比喻,以助描寫。
竹林中的人家 用不同的問題引起猜想/製造懸念。

 (4) 面對竹塢的景色,作者有什麼感受?與他同行的畫家和護林,各有什麼想法?(4分)

作者的感受:竹子的茂密令他驚嘆,大自然的本身和人們在上面勞動過的痕跡
全給竹子蓋上。(2分)
畫家看見竹林密得沒有一點層次,難以畫出,感到束手無策;(1分)
護林員看到竹林旺盛,認為這意味著竹林和竹筍的豐收。 (1分)

(5)  作者在文中如何讚歎竹樹的實用價值?試舉例說明。(3分)

     作者讚歎竹樹的實用價值:
運到外地去支援經濟建設。    (1分)
在鄉間裏,有竹造的居室/竹製家具器皿;   (1分)
竹的食物/鹽筍乾/竹葉鍋巴湯/蠶豆鮮筍飯。   (1分)

(6)  細閱以下一段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在竹塢裡面對著遼闊的竹的海洋,看到整個世界都是綠色,除了近處的竹葉在微風中擺動發出沙沙的響聲,再也聽不到別的吵音。我心裡在想著,寧靜的竹海裡難道沒有人家?
(1)  在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哪兩種感官的感覺去描寫竹的特點?(3分)
      作者分別從視覺上(1分)去描寫竹的色彩(0.5分)和
從聽覺上(1分)去描寫竹的聲音(0.5分)。
 (2)  究竟在「寧靜的竹海裡」,有沒有人家?(2分)作者何以得知?(2分)
在「寧靜的竹海裏」,是有人家的。(2分)
   作者看見山麓的竹林上有縷縷的炊煙,因此知道那裏有村莊。(2分)

(7) 把竹林寫成海洋,說明了竹林的甚麼特點?(2分)
    把竹林寫成海洋,說明了竹林廣闊深沈的特點。(2分)


二零零四至二零零五年度  第三學期測驗(二) 參考答案

試據《花潮》,解答下列問題:
1 花要能成潮,需具備三個條件:
  1 花多(1分):
向遠處高處望去 - 只見密密層層的綠蔭,一片無際的紅雲,漫天連雲地展開。(1分)
    身處花海之中 - 上下四周全是海棠,千萬朵盛開的海棠,既望不見花外的青天,也看不見花外還有別的世界。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謂花天花地。(1分)
  2 有動感(1分):
a. 有風,花在動。(1分)
b. 無風,花也潮水一般地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就彷彿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1分)
 c. 看得出神,你就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像有一種
生命力在不斷擴展。(1分)
頁三

  3 有聲音(1分):
這一切交織在一起,再加上風聲,天籟人籟,就如同海上午夜的潮聲。(1分)
            a. 天籟:風聲、蜜蜂的嗡嗡聲、黃鶯的歌聲。 (1分)
            b. 人籟:花下的人語聲、看花人的琴聲、歌聲、笑聲。(1分)

2  本文除了『花潮』外,還寫了哪些如潮的景象?(2分)
 本文除了『花潮』外,還寫了:賞花的人潮 (1分)和 人們談花的熱潮。 (1分)

3  海棠花吸引了哪些不同年齡的人到來?(2分)這些人在『花世界』中,
分別有甚麼神情舉動?(5分)
    海棠花吸引了不同年齡的人:
a. 男:老頭兒、男青年 (0.5分)
b. 女:老媽媽、女青年 (0.5分)
c. 老:老頭兒、老媽媽 (0.5分)
d. 幼:小學生、孫孫   (0.5分)
這些人的神情舉動:
a. 老頭兒:自言自語,嘴中低吟。(1分)
b. 老媽媽:簪花髮髻上。(1分)
c. 男青年:既看花,又看人,神氣非常。(1分)
d. 青年婦女:悉心打扮,與花爭妍。(1分)
e. 小學生:被花警呆了,忘了射鳥。(1分)

4  篇末以『春光似海,盛世如花』作結。這兩句話有甚麼意思?(2分)
他們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春光似海,盛世如花』這兩句話的意思是:
春天萬物生長,欣欣向榮(0.5分),春天的生機如海洋般滿佈各處(0.5分)
而繁榮興盛的年代(0.5分),也像盛放的繁花一樣美好(0.5分)。
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映作者對國家(0.5分)日趨繁榮(0.5分)的頌讚(0.5分)和期望(0.5分)。

5  本文用了甚麼手法介紹海棠花盛開的地點?試詳細說明。(6分)
   本文用了層遞法(2分)介紹海棠花盛開的地點。
    詳情如下:
   首先作者寫昆明(1分)有個圓通寺(1分),然後寫寺後有個圓通山(1分),
現在是圓通公園(1分)。
上述說明必須順序,也不能漏掉任何一個;否則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