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7日星期五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剪梅》《青玉案》《揚州慢》

一. 試據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解答下列問題 : (18分)
1. 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中的「笑」,和「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中的「笑」,有何不同?試說明之。(4/70)
答.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中的「笑」 :
    這是周瑜(0.5分)談笑風生的笑。(0.5分)
    表達他在赤壁之戰中(0.5分)從容嫻雅,指揮若定的神采(0.5分)。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中的「笑」 :
    這是蘇軾(0.5分)的苦笑 (0.5分) 。若無「苦笑」一詞,不給分。
    他自嘲年紀比周瑜大,但成就遠不及周瑜。  或
他自嘲年紀老大,功業無成。                    (1分)

2. 填充題:14/70  ( a.、b試題見答卷 )  
a. 在蘇軾《念奴嬌》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三句,素被譽為寫景的名句,在寫景角度方面:首先,作者運用虛實互用度方法:「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乃 實  景描寫;「捲起千堆雪」則是作者的 想像  。其次,作者由 高  而寫  低 ,他先描寫 上面的石壁  高聳入雲,再描寫 下面的波浪  拍擊崖岸,洶湧澎湃。最後,作者自 遠 而 近 寫:波濤起伏,洶湧推進,拍擊崖岸時,激起浪花。在感覺效果方面,亂石驚濤,是 視 覺效果;拍岸的濤聲,是 聽 覺效果;激起的浪花如 一堆堆白雪 ,則是 作者 內心的感覺。
b. 下列四段引文體現了蘇軾豪放的詞風:(8/70)
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乙: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丙: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丁: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作者在詞的開首即以 甲 (0.5分)句描寫  滾滾長江向東奔流  (0.5分)的壯麗景色,並聯想到千古以來的英雄人物,都隨時間的洪流去世  (1分),氣勢懾人。然後以 乙 (0.5分)句寫景:形象地描寫赤壁 雄偉壯麗 (0.5分)的景象,意境壯闊。再以 丙 (0.5分)句敘事,寫 周瑜 (0.5分)   談笑自若  (0.5分)地在激烈的戰爭中 瞬間取勝 (0.5分),筆觸豪放利落。最後以 丁 (0.5分)句抒情,寫作者明白 人生如夢境般虛幻  (0.5分),把酒  灑向江中  (0.5分),  邀月 (0.5分)共飲,放開  自己功業未成,年華已衰的煩惱  (1分) ,顯示出作者豪放達觀的本色。


P.1


二. 試據《一剪梅》解答下列問題:(18分)
1.  《一剪梅》一詞中所描寫的是甚麼季節?何以見得?(3分)
此詞所描寫的是:秋季(0.5分)。
作者通過室外之景 和室內之景 『玉簟秋』點出秋季。(0.5分)
『紅藕香殘』說的是荷花凋謝之景,明言夏去秋來。(0.5分)
『雁字回時』說的是初秋之際,雁群南飛過冬之事。(0.5分)
『玉簟秋』除了生涼的蓆子表明秋季外(0.5分),句末『秋』字更明顯地道出秋季。(0.5分)

2. 《一剪梅》一詞抒發的是甚麼感情?(1分)作者怎樣具體地表現這種感情?試任舉兩項
說明之。(3分)
  《一剪梅》一詞抒發的是妻子思念遠行丈夫的相思愁苦。(1分)
   作者透過具體事物地表現這種愁苦:
   1.作者先寫自己『獨上蘭舟』,一個『獨』字,具體地把自己孤單無伴的愁苦表現出來。
   2.既感孤單,當然想收到丈夫的音信,可惜只是空等。『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正好將作者那種滿懷希望到失望的心情表露無遺。
   3.接,作者更忍不住說出『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直接將心中的相思之苦向讀者傾訴。
   4.可惜,『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說明作者飽受相思之苦的纏繞,怎樣也擺脫不了。
  以上四項,任答兩項,每項1.5分,共3分。

3.  試說出作者在蘭舟上和西樓上的所見和所感。(4分)
作者在蘭舟上的所見:作者眼見落花在飄零,流水不斷流逝(1分)。
所感:作者感到自己的青春如落花般逝去,而丈夫也像流水般遠遊在外,
夫妻不能恩愛共處,相思之苦的確愁煞人(1分)。
作者在西樓上的所見:作者佇立樓頭,遙望雲天,見雁群回歸,卻沒有丈夫的
          音信,直到晚上,只見明月照西樓(1分)。
所感:作者思夫情切,盼望來信,可惜只見明月,不見來任,深感失望(1分)。

4.   作者在『紅藕香殘』一句運用了哪些感官去寫景?(4分)
  作者通過視覺、嗅覺和觸覺的感受,點明時間已進入秋季。(1分)
    1.視覺:紅色的荷花開始凋謝,竹蓆顏色光潤如玉。(1分)
    2.嗅覺:荷花的香氣已褪減。(1分)
    3.觸覺:秋天到來,睡在竹蓆上也感到絲絲涼意。(1分)

5.   詞中哪句提及『花』、『水』?(1分)句中的『花』、『水』各比喻甚麼?(1分)
    這句有甚麼寓意?(1分)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提及『花』、『水』。(1分)『花』比喻詞人自己。(0.5分)
『水』比喻遠行的丈夫。(0.5分)
 這句的寓意:這一句表達夫妻分離之苦(0.5分)。她眼見自己的青春日漸逝
而丈夫也像流水般飄泊遠方,二人不能相聚,內心不禁煩悶抑鬱(0.5分)。


P.2


三. 試據《青玉案》解答下列問題:(16分)
1. 《青玉案‧元夕》一詞中的「花」、「星」、「寶馬雕車」、「玉壺」和「魚龍」
各指甚麼?(2.5分)作者寫這些景物有甚麼作用?(2.5分)在這詞中,辛棄疾表達了
自己怎樣的性格?(5分)
「花」: 指花燈 (0.5分)     「星」:指焰火(煙火/煙花)(0.5分)
「寶馬雕車」:裝飾華美的馬車,這裏指遊人。(0.5分)
「玉壺」:指月亮 或 指 走馬燈 (0.5分)
「魚龍」:借代百戲表演 或 魚燈和龍燈 (0.5分)
作者寫這些景物的作用:
作者就花燈、焰火、遊人、月色和百戲表演等各方面,從視覺描寫元夕燦爛熱鬧的盛況(1分)。
詞的上闋著力描寫元夕的繁華熱鬧,目的是反襯下闋所出現的「那人」。(1分)燈市熱鬧喧騰,遊人車馬服飾精致華美,而那人出現之處卻「燈火闌珊」,更突出了那人不慕繁華的形象。(0.5分)
在這詞中,辛棄疾表達的性格:
作者在「那人」身上(1分),寄託了自己不肯趨炎附勢、同流合污(1分),而自甘寂寞、甘受冷落(1分)的孤高性格(1分)。當時辛棄疾因反對君臣上下苟且偷安而屢遭排擠,但他仍堅持愛國抗金的立場,這正是他孤高性格的表現。(1分)

2. 《青玉案》的作者究竟仰慕甚麼人?(1分)作者在尋覓仰慕的人的過程中,心情有甚麼
變化?試引原詞句說明之。(5分)

《青玉案》的作者仰慕的是一個只愛獨處『燈火闌珊處』(0.5分),
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0.5分)。
 作者在尋覓仰慕的人的過程中,心情的變化:
  從『眾裏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三句(1.5分),
可以看出作者心情由急切到失望(1分),由失望到興奮(1分)。
若非急切,,作者便不會在人群中找尋『那人』,可惜找尋了千百次也未能碰上她,故此難免失望。正在意興闌珊之際,回頭一看,竟然被作者找到了她,興奮之情溢於言表。(1.5分)

四. 試據《揚州慢》解答下列問題:(18分)
 1. 《揚州慢》的作者如何運用對比突出主題?試舉述一項詳細說明之。(3分)

作者開始即以『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指出昔日的揚州城是一個旅遊勝地
(1分),但及後卻指出這名城現今已成為『空城』(1分),對比之下,突出
揚州城的殘破 (1分)。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亦是一個對比(1分)。過往的揚州路上盡是秦樓楚館,十分繁華熱鬧 (1分);但現在祇見薺菜野麥,一片荒涼 (1分)。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說出杜牧對揚州十分欣賞(0.5分);不過假如他現在重遊此地,定會大吃一驚(0.5分)。透過『俊賞』和『須驚』的對比(1分),突出了揚州殘破的嚴重情況(1分)。
 作者又以杜牧詩句『豆詞工,青樓夢好』,說出昔日揚州城繁華的一面 (1分),但反觀現在『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1分),對比之下,便突出了揚州的殘破荒涼(1分)。
以上各項,任選一汗,最高3分。
P.3
2. 《揚州慢》下片中,哪些句子是作者想像的情況?哪些是作者實際所見?(6分)
作者想像的情況:(3分)
『杜郎俊賞,算至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作者實際所見:(3分)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非原詞句,不給分。有任何錯漏,酌量扣分。

3. 《揚州慢》下片中,作者實際所見的景物營造出甚麼氣氛?哪些景物可以使人感到
這種氣氛?試說明之。(4.5分)
眼前之景營造一種孤寂、荒涼、淒清的氣氛。(1.5分)
   可以點染氣氛的景物:
   二十四橋 (0.5分):二十四橋祇剩下水波蕩漾(0.5分),反映淒冷的月光,四周一片死靜。(0.5分)
橋邊紅藥(0.5分):橋邊紅色的芍藥雖然長得美,卻無人到此賞花(0.5分),可見揚州城清冷荒涼。(0.5分)

4. 《揚州慢》的作者對戰爭的看法如何?詞中的哪些句子可以說明?試加以解釋。(4.5分)
《揚州慢》的作者是反戰的,他對戰爭是深惡痛絕的。(1.5分)
 下列句子可以說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1.5分)
 解釋:(1.5分)
他認為戰爭帶給人民痛苦。試想連那些死物『廢池』、『喬木』也忍受不了戰爭帶來的破壞,一般百姓有感情、有思想,他們又怎能經得起戰爭的摧殘?